您现在的位置CCCITY > 新闻中心 > 长春新闻 > 正文

长春女孩非洲支教 创建“亲亲童梦”公益项目

2014-08-18 10:05  来源:城市晚报
 原标题:长春女孩非洲“种”下公益梦 小小明信片带来大温暖

于滢

于滢 记者 赵毅亮 摄

  北京时间8月14日凌晨1点多,在遭遇飞机紧急迫降、托运行李离奇失踪等一系列近乎传奇的经历后,19岁的长春女孩于滢终于从遥远的非洲回到长 春。40多天前,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只身前往肯尼亚西部的埃尔多雷特市,并与在乌干达做志愿者的校友郭思佳共同发起了“亲亲童梦”公益明信片计划,所得款项 全部用来给当地学校的贫困孩子和孤儿购买教科书。

  虽然于滢离开了东非上的那片土地,可正如她所说,“亲亲童梦”被志愿者们种在了非洲。在她离开前,当地NGO组织已经将“亲亲童梦”作为正式公益项目收入组织当中。

  支教

  初到贫民窟学校

  8月15日下午,长春市上空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袭来。办公室的电话响起,“我到报社门口了。”走出大厅,便看到一个穿着牛仔上衣的小女孩笑 着迎面走来。于滢说,在非洲的40多天时间里,自己被晒得太黑了。“我得趁开学之前让自己白一点,要不这样子去学校也太那个了吧。”

  她说,今年年初,她那个在家里一向是“乖乖女”的朋友自作主张去了国外支教。“她回来以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感觉成熟了很多。”于是,这个江南大学的大一女生,便向江南AIESEC社团申请前往非洲支教。

  北京时间7月2日,于滢抵达肯尼亚西部城镇埃尔多雷特市,接下来的日子,她要在当地贫民窟里的学校Emmaus School做志愿者。那天,她与其他志愿者刚走进校门,就被一群非洲孩子团团围住。孩子们甜甜地笑着,用清澈的大眼睛望着他们,大声询问他们的名字。突 如其来的热情和温暖渐渐冷却下来后,于滢开始仔细打量着学校里的一切。泥土和铁皮围起来的校舍,一口不那么干净的水井,一个柴火架上锅的厨房和一个又脏又 破旧的厕所,就是这所学校的全部。

  行动

  与伙伴建立公益计划

  据她了解,这所学校其实是由一个名为Widows and Orphans alive community,即“孤寡促进会”的非政府组织管理。“这个NGO是由一个叫做Solomon的年轻人建立的,才成立两年,所以我们算最早到这里的中 国人之一了。”于滢说,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都来自底层家庭,有一半以上是孤儿。分配工作的时候,志愿者们与学校老师、NGO组织的负责人聊了好多。“当 时就想,一定要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于是,“亲亲童梦”公益明信片计划诞生了。

  于滢将关于“亲亲童梦”的具体构想告诉了同学郭思佳,“她当时也是准备去乌干达做志愿者。”两人一拍即合,并称这个计划为“亲亲童梦·东非公 益”。当时尚在国内的郭思佳申请了公益项目专用银行账号,于滢也开起了淘宝店,建起微博和豆瓣小站,用于宣传“亲亲童梦”。她亲手制作的宣传片,在视频网 站上点击量已超过3000。

  收获

  买来第一批崭新教科书

  北京时间7月14日,“亲亲童梦”启动第一天,于滢就收到了37张订单。她带着写好地址的明信片来到学校,孩子们认真地在上面写下 “Asante”,斯瓦希里语的“谢谢”。第二天,小镇突降大暴雨。于滢和其他志愿者冒雨走到小镇另一头的邮局,将来自非洲土地的祝福寄往中国。

  截至北京时间8月10日,志愿者们已汇出了超过500张明信片,收到公益基金逾5000元人民币。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于滢用这些钱先给孩子们 买了主科斯瓦西里的教材。“这里的书特别贵,一本书要近40元人民币。买了新书,孩子们可以两个人看一本。”而在这之前,都是好多孩子挤在一起看一本破烂 不堪的书。

  一次,孩子们不知从哪里拽出来一本书,让于滢翻译上面的几个汉字。“当我解释给他们听以后,他们很开心。”于滢说,在学校,志愿者们分别负责教 授不同科目。“但小孩子不喜欢志愿者讲课本上的东西。他们对发生在国外的事情更关心。”她解释说这是因为大多数小孩家里没有电视,他们对外界的了解少之又 少。那个时候,于滢开始深深感受到书对教育来说有多么重要。“一个国家连教科书都这么贵,网络也贵,教育成本太高了。”

  互助

  相互扶持突破困境

  每天下午4点钟左右,于滢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乘坐当地的小面包车“马他突”回到镇上的住所。每个晚上,她全部的时间都用来维护微博和豆瓣小站, 整理淘宝订单。目前,“亲亲童梦”的主要市场是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台湾也都有订单。而这些买家中,有95%的人于滢根本不认识,当然,她也从来不会强迫 任何一个熟人去买。“我不知道那些人都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的,真的很感动。”而在淘宝订单上,于滢也经常会收到买家留言,全都是对“亲亲童梦”的祝福和鼓 励。

  “其实,刚到非洲也碰到了很多难处。”于滢说,最初因为床太少了,很多志愿者都挤着睡,接连好几天都要用冷水洗澡,衣服也没法洗……“好在后来 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回头看看这些苦都不算什么。因为大家都相互支持,所以再难也过来了。”而对当地的孩子来说,“亲亲童梦”也让他们认识了外面的世界。 “他们知道遥远的地球另一端有人在关心他们,他们也学会了感恩。”于滢说。

  继续

  公益项目永远留在非洲

  开学时间临近,于滢准备回国。离开的前几天,她与“孤寡促进会”的领导人Solomon谈了很久。“他们愿意将‘亲亲童梦’作为组织里的正式项 目发展下去。”于滢将“亲亲童梦”的流程等相关问题与当地NGO组织一一对接。北京时间8月12日一早,她动身回国。而“亲亲童梦”公益明信片项目,就这 样被她和志愿者们永远地“种”在了非洲。

  回到长春以后,于滢依然忙着处理淘宝订单,每天零点以后才能入睡。她说,未来,她还要考虑将项目推广到海外。而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志愿者再去 非洲,也会将项目继续做下去。“一张明信片,对我们和孩子来说,是真真切切可以改变现实的力量。”于滢说,无论她身在何处,她都会一直关注“亲亲童梦”。

  最后,说到为什么叫做“亲亲童梦”,于滢“扑哧”一声笑了。她说,最初见到孩子们时,志愿者觉得他们很可爱,无意中说出“么么哒”,却被孩子学去,成了学校里最流行的问候语。“老师、孩子以及各国志愿者,见面打招呼都是标准的汉语‘你好,么么哒’。”

  城市晚报 记者 卢玉鸽

    新闻 | 长春 | 吉林 | 社会 | 教育 | 事故 | 法治 | 视频 | 新鲜事 | 北京 | 国际 | 房产 | 历史 | 娱乐 | 科技 | 农业 | 网贷 | 情感 | 健康 | 招聘 | 推广 | 供求 | 出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