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CCCITY > 新闻中心 > 长春新闻 > 正文

吉林省17.2万毕业生面临就业 史上更难就业季

2014-07-12 11:00  来源:吉林日报
 四平首届校企对接洽谈会。
四平首届校企对接洽谈会。

  经济增长放缓、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再创历史新高,被称为“更难就业 季”。在全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的大背景下,我省17.2万高校毕业生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出路”?他们将以怎样的目光看待就业?面对未来,他们又有何期 望……

  7月,炎炎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个尘埃落定的时间。此时,大部分2014届大学毕业生将陆续奔赴他们的第一个工作岗位。这 些职场新人是否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那些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又如何度过炎热的盛夏?记者通过走访,解码“就业难”背后传递出的深层信息。

  当理想撞上现实:先就业后择业,曲线就业

  见到王梦溪的时候,她刚从单位下班回到自己租住的小屋,虽然坐了一个小时的公交车略显疲惫,但记者仍然能感受到她激动的心情。经历了几个月的期待、奔波之后,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王梦溪是今年应届毕业的特困大学生,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去年大四一开学,她就早早地为工作忙活开了。精心制作求职简历,在网站上搜索各类招聘 信息,参加各类大小型招聘会……因为找工作,王梦溪第一次有了身心俱疲的感觉。提起在吉林大学的那次求职经历,王梦溪感慨万千。因为学的是临床医学专业, 大多用人单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因为自己不是重点学校的毕业生,所投简历,都石沉大海。

  “半年来,赶场招聘会的过程,也是我调整心态的过程。”屡次受到挫折后,王梦溪并没有就此气馁。经过认真总结分析,她把自己的期望值降了下来,最终选择了在长春市一所乡镇医院见习。

  “就业难”,难在毕业生普遍缺乏“就业力”。为帮助毕业生补上这一课,我省先后建立起一批实习、见习基地。见习期间,大学毕业生基本生活补助费由当地财政从就业资金中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见习单位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60%的标准支付见习补贴。

  虽然仅仅工作了几天,但是王梦溪深有感触:“过去,我一直觉得几年大学读下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会得心应手的。但工作起来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朝着梦想不断努力前行。”

  采访感言

  在走过焦虑、心冷、自信……这个漫长而复杂的心路历程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会采取“曲线就业”。他们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并把第一份工作经历当作实习、积累经验的机会,最终获得一个能够发挥自身才能的舞台和空间。
 让梦想照进现实:高不成低不就,重在“心”毕业

  学金融的陈明今年毕业,年初考研失败,错过了求职的最好时机。虽然找到了接收单位,但他觉得工作“不理想”而拒绝了。

  陈明家庭条件优越,看到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他萌生了明年继续考研的念头。父母也不想儿子太辛苦,就建议他继续复习。每天,陈明依旧到学校食堂吃饭、上网,偶尔和师兄弟们一起打游戏。

  “其实对于明年考研,我还是一点把握也没有。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就业,可一想到要到企业工作,还要看人家脸色,我就打了退堂鼓。所以我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出去找工作。”说起前途,陈明显得非常迷茫。

  像陈明这样的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对自我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迷茫。

  2009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先后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对实名登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对有求职意愿的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同时,对中小企业吸纳离校未就业且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按每人3000元的标 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岗位培训补贴。

  随着各项就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全省在逐步加大以政府为渠道的就业通道的同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便捷的外界环境,扫清他们就业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采访感言

  大学生虽然毕业了,但心里难“毕业”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作为毕业生应该积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倾向,克服为难情绪,主动去职业环境接受熏陶,让自己在步出校门之前就能成为一名“准职业人”。

  解决结构性矛盾:融化“观念坚冰”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省通过广开渠道,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并完善各种制度建设,促进大学生到企业 去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完善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机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宽广的就业舞台。

  “但从我省人才整体的需求和供给来看,结构性就业难仍占据主导地位。”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就业比例最好的专业是工科专业,比如机械加工、电 子制造等,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很多省内企业拿着钱却招不到人。而经济、财会类,这些“长线专业”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量中占据最大比重。此外,造成“更难 就业季”的原因,还有大学扩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也有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等新原因。

  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业的方向与观念无疑需要多元化。“除了去基层就业,去企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双阳区就业局副局长郭庆林说。大学生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到企业就业可以人尽其才,成为社会财富的“一线创造者”。而且,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和高效的运作机制,也可以让大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挖掘 出自己的潜力。

  正是由于观念的转变,双阳区奢岭镇的王明蕊实现了更好的就业。

  王明蕊大专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后来他又到一所技工学校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今年毕业的他,进入了一家合资企业工作,目前月薪4000多元,企业还给交了4险一金。王明蕊高兴得逢人便说是好的政策让他免费学到了技术,还实现了就业。

  采访感言

  当由附加值极高的“传统就业”到不得不去面对市场化竞争的自主择业时,大学生就业的方向与观念就需要多元化。只有政府、企业、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与良性互动,才能凝聚成稳定而持续的结构性力量,帮助更多年轻人在迈出校门之初找到前行坐标。

 

 

 

    新闻 | 长春 | 吉林 | 社会 | 教育 | 事故 | 法治 | 视频 | 新鲜事 | 北京 | 国际 | 房产 | 历史 | 娱乐 | 科技 | 农业 | 网贷 | 情感 | 健康 | 招聘 | 推广 | 供求 | 出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