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CCCITY > 新闻中心 > 长春新闻 > 正文

吉林财经大学大二男生讲述在尼泊尔支教的故事

2014-03-19 09:25  来源:新文化网
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上课
简易的球场也不妨碍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

  “我从尼泊尔全英文支教回来了,我所经历的这21天,太难忘了。”3月17日,记者接到了刘峰屹打来的电话,这个在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读大二的21岁男生,在电话里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讲述自己在尼泊尔的故事,他说他是通过网络了解到去尼泊尔支教这件事儿的,后来他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18日上午,刘峰屹与记者见了面,伴随着存在电脑里的那些在尼泊尔拍摄的照片,他说起2月17日至3月9日的这段日子里,经历的那些事儿。他说,这些年,去尼泊尔支教、旅行的人很多,但是,他从这段日子里获得的是另一种特别。

  2月17日

  父亲是高官

  经过10多个小时的路程,2月17日下午,我走出了尼泊尔加多市的机场。下机的瞬间我就被挤入混乱人群。没有指引,没有登记,到处去打听,最终签证上的入境章也没能盖成。

  我在机场门口的一片灰尘之中,辨认出来接我的尼泊尔志愿者协会负责人Keshab,32岁的尼泊尔人,也是我要去支教的学校的创办人。抵达住的 地方,已经是当地时间18时,入夜的巴德岗,没有电。Keshab说,尼泊尔的电力供应水平还停留在5年前,巴德岗的7个区域,需要轮流供电,每个区域每 天至少停电8小时。

  我坐在志愿者们睡的大通铺上,借着太阳能电筒的微弱灯光整理行李,我问Keshab,为什么我们这些来义务支教的志愿者需要自己承担费用。Keshab很真诚地解释说,我们付的钱,是用于所属机构的志愿者住所的维护、学校的建设等很多方面。

  其他那些熟悉Keshab的志愿者告诉我,Keshab的父亲是尼泊尔国内的一位高级官员,而他在成立这个机构之前,是一间贵族学校的校长,为 了做慈善,他辞去原来的高薪工作,用自己的积蓄建了一所学校、一间孤儿院,还赞助了一些小学、救助站。我就去问Keshab,为什么不让他的爸爸,或者找 到商家来赞助他的慈善活动,他说,他做任何事,都不想借助父亲的力量,更不想因为商家的赞助而在某些方面有所妥协,慈善是一件纯粹的事情。

  于是我开始明白Keshab的慈善苦旅,也明白了志愿者之家如此简陋的原因。

  2月18日

  私人定制

  Deeya Shree English BoardingSchool,是我支教的学校。5个年级,大约100个孩子,他们全都是农民家的孩子,或者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贫困是他们每个人都 在面临的现实。我到的时候,是第一节课,有的班级在上体育课,孩子们在操场上踢球,赤着脚。一位老师说,他们每个人只有一双皮鞋,所以他们宁愿踢伤了脚, 也不忍心踢坏了仅有的鞋。

  学校和我们住的地方一样简陋,土操场,木板墙,教室里唯一的教具就是一块白板,连班牌都是用笔在墙上写出来的,所有年级只开三门课,数学、英 语、科学,全校只有5名固定的老师。我拿出自己在网上订的世界历史课本,发给我负责的三年级的孩子们,花花绿绿的图画和精致的印刷,使他们爱不释手。这是 我带给他们的第一个特别,我要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外面的世界。

  2月27日

  小学生完胜“中国男足”

  支教的时光一日日地度过,我和孩子们越来越熟悉,这天,他们邀请我一起踢球。这场球赛很隆重,全校所有的孩子都跑到操场上来观战。我和4个中国 志愿者组成一队,和由孩子们组成的队伍进行5对5比赛。孩子们都很瘦小,最矮的才到我们的腰,我们几个暗暗商量,别使劲踢,适当地也要放放水,孩子们进个 球高兴一下。

  比赛开始了,场边所有的孩子都在为我们的“中国男足”队加油,喊得声嘶力竭,可是,万万没有想到,5个孩子配合得相当默契,体力充沛,脚步灵活,我们5个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终竟然被他们踢了个8比3。

  比赛结束时,我们几个喘着粗气,讪讪地感叹,“中国男足”丢人都丢到尼泊尔的小学里来了......

  3月3日

  停下来的旅行

  这一天,我原本应该停止支教,开始游玩。3月2日的时候,我去了博卡拉,尼泊尔最著名的旅游城市。这里很美,很多人在这里徒步、滑翔。但是美丽 的景色并没有让我感到快乐。那一晚,当我回到志愿者之家,把行李放在停电的房间里时,我突然感到踏实,突然意识到来尼泊尔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为了慈善而独自修行的Keshab,为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而不惧牺牲的Manoj,还有为做慈善而辞去高薪的美国志愿者Adrienne……他 们每个人都有所放弃,为之艰苦。我想着那个凌晨4点就起来读书的孩子,还有那个把新铅笔收起来舍不得用的孩子,他们那样珍惜读书的机会,他们都明白,如果 没有了这所学校,他们的明天,也将像砖厂里的那些搬砖的孩子一样。

  于是我决定停下我的旅行,最后的7日,留在学校里,把我所能带给孩子们的,都留在这里。

  3月9日

  未完的告别

  我在这一天的下午飞离尼泊尔。这天的上午,我还是去了学校,给三、四、五年级的孩子分别上了最后一堂世界历史课。我告诉他们,我下午就要回国,他们很不舍,对我说,不要走。他们在我的口袋里塞纸条,满满的一兜,都是他们表达的对我的爱与感谢。

  下课铃敲响的时候,我们拥抱,说再见,我们都没有哭。每年,来学校支教的志愿者很多,最长的也不过3个月,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分别的残酷。我开始体会到,支教的悲哀之处。

  走时,Keshab送我上路,我对他说,我不想让我的支教变成一锤子买卖,我希望我能继续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回来后,我要联系学校的社团去做宣 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纯公益性的志愿机构。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和Manoj曾经说过的那样相似,他对我说谢谢,我们的努力不能改变一切,但是最 起码能改变一点点。

  这一天,我和同学在百度百科里,为尼泊尔志愿者协会创建了一个完善的词条。我想,这是我目前能做的最直接的贡献。

  新文化报 记者 赵实

    新闻 | 长春 | 吉林 | 社会 | 教育 | 事故 | 法治 | 视频 | 新鲜事 | 北京 | 国际 | 房产 | 历史 | 娱乐 | 科技 | 农业 | 网贷 | 情感 | 健康 | 招聘 | 推广 | 供求 | 出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