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交通拥堵、居民出行难是近年各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长春市民对此也感触颇深。为解决市内交通问题,经过去年一年的攻坚克难,长春市84.5公里长 的“两横三纵”快速路实现了全线通车,交通拥堵大大缓解。今年,在经过简短的“冬歇期”后,备受瞩目的地铁工程已于2月25日开始施工,力争地铁一号线 2016年年底通车。
城市晚报讯 长春的地铁时代“马上到来”,在城市拥堵下的市民即将体验地铁高效、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那么地铁开通了,就能真正满足市民期待,缓解交通拥堵吗?昨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从公共交通综合换乘体系、配套设施建设、市民素质等方面把脉城市地铁建设。
期待:长春市民有望2016年底坐上地铁
据悉,全国主要城市公交分担率平均为20%,北京最高达到40%,一些中小城市竟不足10%,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高达50%-70%。提高公交分 担率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大城市的交通压力,更可将节能减排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上,所以发展便捷的城市公交系统如今看来显得十分急迫和必要。
日前,记者从长春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目前,地铁1号线已经开工的9个标段全部复工,全线土建工程已完成40%左右,力争到2016年年底,地铁1号线实现通车。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50位市民,问及“市内出行,自驾、公交车、地铁”会首选哪种”,有45位市民选择了地铁。大家的理由很简单:“坐地铁不怕堵车,而且快。”长春市民对地铁的迫切期待可见一斑。
探访:北京地铁四通八达 有车一族也常搭地铁出行
如今,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尤其是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作为国内最早开通地铁的城市之一,北京在地铁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市民文明安全乘用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体验了北京地铁,探访地铁运营管理的“他山之石”。
早晨5点,天还没有完全放亮,北京地铁1号线国贸站,乘客已经陆陆续续开始进站,这也意味着地铁早高峰的前奏开始了。如果把镜头拉远,你会看到,黑压压的地铁站台,是一行行排列整齐的队伍——中间下,两边上,秩序井然。
据了解,北京每天出行3000多万人次,48%是乘坐公共交通系统出行。2007年10月,是北京地铁发展的分水岭,此前,北京只有4条地铁线路, 运营里程114公里。此后,以地铁5号线开通为起点,北京每年都有若干条地铁线路投入运营,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运营的高峰期。6年里,北京地铁的 运营里程也从最初的114公里增加至465公里,车站从70座增加到了277座,形成了17条运营线、277座车站规模。
许多北京人的生活习惯也因地铁而发生了改变。自从地铁开通后,市民王先生经常搭地铁出行。 “我家里虽也有轿车,可如果从我家开车去上班,因为单行线的问题要绕很大一个圈,而且找停车位还是一个难题。”他说,“所以我就乘地铁,三四站地,10分钟就能到,方便快捷。”
“与公交车、出租车相比,地铁的运载能力显然更胜一筹。 ”北京市民杨先生算了一笔账,“一般来说,一节较大的地铁车厢可运载300人,一列地铁通常有8节车厢,一般两三分钟发出一个班次,单向每小时可运送4万至6万人次。它的运输能力比地面公交车要大7至10倍。”
支招:长春地铁时代“马上到来” 配套设施建设要跟上
地铁出入口可建机动车、自行车停车场
针对城市拥堵对地铁的期待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王天戈。
“地铁作为公益性服务设施,以其快捷、大容量、经济、安全成为市民首选出行交通工具,它能有效地改善人们出行条件。”王天戈说,“特别是有助于改善冬季出行难的问题,可以说地铁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这对市民来说恰恰是最直接、最大的好处。”
王天戈认为,长春地铁可以多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尽可能地衔接繁华地段、大型居住区,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并充分发挥地铁出口的区域带动作用。
“我认为还可以在地铁出入口建机动车停车场。”王天戈说:“私家车主可以把车停到地铁口,再换乘地铁上班,既可缓解交通压力,又有利于环保。”
除此之外,王天戈说,在地铁附近可以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地铁沿线修建自行车停车场,这样可以减少路面的机动车数量,也能有效地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效果。
地铁、轻轨、公交紧密连接 方便乘客换乘
李嘉音认为,长春需要多种公交形式的组合,更重要的是考虑地铁建成之后,换乘是否方便,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增加公交线网密度,合理分配路权,逐渐建设 形成以地铁为主、公共交通为辅、慢行交通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主体框架,增强城市公共活动和功能,能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的潮汐现象,更好地缓解城市交通拥 堵压力。
此外,可以探讨地铁与现有的交通模式形成交叉点,现在轻轨已经很成熟了,能不能考虑把轻轨站点与地铁站点连接起来,或者未来规划出网状的地铁交通线路,可以穿过整个城市,同时,通过非常方便的换乘体系,很好地将各条地铁线路、轻轨线路和公交线路紧密连接,让每个乘客都可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构建三位一体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
“地铁的到来,将填补一座城市地下交通的空白。”对于城市地铁建设工程,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应该构建地下、地面、地上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但是对于初建地铁城市来说,应该做好不同交通工具换乘的无缝对接,方便人们抵达目的地。
郭乃硕代表说,地铁所具有的快捷、准时和安全等特性,使其成为市民日常的通勤和上下学主要依靠的城市交通方式。将城市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减少人们在交通上浪费的时间,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标志着现代城市交通格局将逐渐形成。
地铁建设要与地下商业有效对接
“随着地铁建设的推进,当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后,将使城市居民乘坐地铁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用 地的优势,从而分流地面上的客流,对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将产生十分积极的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刘桂凤说,要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 的城市公共交通。
“如今,地铁已经被作为城市国际化的标志和象征,改变了城市格局。”对此,刘桂凤代表建议,地铁建设还要与地下商业有效对接,激发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带 动各产业经济发展,推动城市迈向国际化大都市。在地铁建成运营后,围绕地铁线路和站点,相关部门还要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旅游的开发,会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促 进作用。(城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