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报道的《数字、智能化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引起了很多市民、网友的热议。看到垃圾短信、回拨电话导致电话费被扣、支付受骗、账号被骗、被迫更换手机号码……百余名市民打来热线电话,讲述自己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的心酸经历。
对此,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纷纷建议,通过立法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设立专门电话、信息追踪举报中心,接到垃圾短信可投诉,查实后严惩严罚,必要时让其承担法律责任。
市民吐槽>>
错信诈骗短信2000元被骗走
昨日,本报开通热线后立即引起很多市民的热议,其中接通的多数电话中都有过因错信了垃圾、诈骗短信而破财、误事的。
“防不胜防,短信诈骗不断出新招,有的时候恰巧赶上你的行程,很容易错看的。”市民万女士电话中讲述了自己被骗的经历,她说去年她去杭州出差, 航班起飞前她收到短信称“飞机因故取消,改签需收取20元手续费”,当时由于没细看就根据提示操作,结果被骗了2000元。万女士说,令她自己都诧异的 是,短信中的航班信息、旅客姓名等都准确无误,具有相当的迷惑性。骗术能成功实施,显然说明市民的信息已经遭到泄露,而造成的后果,远不止被几个推销电话 骚扰而已,而是升级到了被骗。
在百余位市民的热线反馈中,记者了解到,多数市民都有过被骗或险些被骗的经历,其中因错回未接电话,被扣光电话费的最多。
热线反馈>>
泄露个人信息主要有三种途径
不管是垃圾短信还是骚扰电话,大家的个人信息又是如何泄露的呢?
“我觉得收到这么多垃圾短信肯定是自己信息被泄露了,应该是办卡时泄露的。”打来热线的孙女士说,超市会员卡、理发卡、KTV打折卡、服装积分卡,每次办卡都会留下身份证号或者手机号,应该是这时泄露的。
“网上购物,手机号和邮寄地址是必须要填写的,中间有快递、有商家,不好说哪个环节存在漏洞。”网友“弯月亮”说。
昨日,记者根据打来热线的百余位市民反馈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粗略统计,其中42%市民认为在进行交易时,本应该保密的信息被非法出卖。26%的市 民认为是在网上注册个人资料之后,遭遇手机号泄露、MSN和邮箱账号密码被盗用等。15%的市民则表示黑客通过木马程序来窃取个人信息,电脑成为“肉 鸡”,任人摆布。17%的市民觉得从未有过以上行为,但还是经常接到垃圾短信,根本不知道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代表声音>>
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很重要
“诈骗短信、垃圾短信如今已成了一大社会公害,而且花样百出。”省人大代表聂永军建议,市民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除了办理业务过程中留存的身份 信息、快递信息、网站注册信息等,还有更多的隐私信息需要妥善保护。刷码族们切记不要见码就刷,应选择权威平台上的二维码,最好手机上安装二维码检测工 具。同时,选择一种拦截垃圾短信的手机防火墙软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此外,省人大代表姜伟还建议,从技术上限制信息的群发功能,“对以群发方式发送伪造或者隐匿信息发送者真实标记的短信息加以防范。”姜伟说,单位或个人若违反,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和处罚。
委员建议>>
成立专门垃圾短信投诉追溯中心
采访中,省政协委员戴绘表示,在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挑战,批量处理和传递信息越来越容易。不法分子通过网 络病毒等方式,盗用、收集、篡改、恶意使用个人信息现象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一条倒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个人姓名、职业、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家庭 电话、家庭住址,甚至银行存款、投资状况等各种信息作为“商品”被廉价出售。各种垃圾短信、垃圾邮件、骚扰电话等,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 命、财产安全。
他建议,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主管机构,或者是专门治理垃圾、诈骗短信的中心,市民投诉后可追溯信息从哪发出,这样就能顺藤摸瓜,打击源头,惩治不法分子。
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已迫在眉睫
据介绍,2013年2月,《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正式出台,这也是我国首个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国家标准,但对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此,政协委员施立学表示,目前我国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处罚,没有相关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基本大法,仅在民法和刑法中个别提到,且量刑不高。所以他认为立法保护个人信息迫在眉睫。
施立学表示,首先是在源头加强安全防护,不断修补网络漏洞,降低信息外泄的可行性;其次是完善惩治个人隐私泄密的法律,制定并出台相应的保护条例、法规,对待泄露、倒卖个人信息数据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减少隐私再次被传播的机会。
公安部门提醒>>
信息外泄造成严重后果要及时报案
昨日记者也采访了相关部门。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市民,一些犯罪团伙和非法调查公司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电信诈骗、敲诈勒索和绑架、暴力讨债等 违法犯罪活动,危害巨大。而不法分子的作案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手段多变,主要利用虚拟身份进行倒卖,而且经常变换身份,变换作案手段,妄图逃避法律制裁。 因此,广大群众,要切实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轻信或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城市晚报
长春标准及灵活人员缴费标准调整的通知2023-07-28 20:51
长春一女子夜市小吃街被一块高空抛下的砖头砸2023-07-11 09:28
吉林省印发公务接待新办法:不得安排群众迎送2023-05-24 17:57
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5月6日胡2023-05-06 12:05
长春轨道交通6号线实现全线洞通 计划2024年通车2023-05-05 22:17
长春市2023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解读2023-05-04 21:57
628万大奖彩票曝光:为何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23-03-27 16:22
长春市人才服务局启动“专精特新”企业人才支2023-03-25 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