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50多岁的张老板急匆匆赶到远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值班室,“警官快点儿,我的50万被骗了”。原来,这位张老板在电话诱导下,50万元汇入他人账户,并被全部取走。
“警察”来电:你涉嫌经济犯罪
张某经商多年,上月底的一天,他独自一人在家休息,突然接到一陌生座机电话。对方自称广东省的马警官,现正办理一起刑事案件。据抓获的嫌疑人交待,曾经与张某有经济往来,“马警官”他们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张某的银行资金涉嫌经济犯罪。
张某也算是走南闯北的生意人,起初并不相信这个“马警官”的话,也不认识这个所谓被抓获的嫌疑人。“马警官”为了打消张某的疑虑,也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建议他拨打114查询电话或者回拨该电话号码进行核实。
张某挂断电话,随即拨打114查询,查询结果显示该号码属于广东省某公安局。张某还是有些不相信,又回拨了该号码,电话接通后,接电话的人自称是广东省某公安局民警,他再没多问,就挂断了电话。
5分钟后,那位“马警官”再次打来电话。先是询问了张某的账务状况,特别是银行卡存款情况。因为有了前两次的核实,张某开始相信“马警官”的身份了。同时又因担心惹上麻烦,便对其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如实回答。
这时“马警官”给张某支招,为了洗清张某与此案无关,更为了保证银行资金安全,告诉他可以重新办张银行卡,将银行卡上的钱集中转到新卡,避免警察查案时冻结他的账户。
一天糊涂:两次转账30万
张某觉得“马警官”的话有些道理,立即去银行办了新的银行卡。就在去银行的途中,他接到“马警官”电话,公安机关要对张某办卡的整个过程进行录音。
按照“马警官”的吩咐,张某将电话接通后放在包里,在银行重新办理了一张新卡,将原来卡上的10万现金存入新卡。“马警官”再次发话,要求张某 在银行柜员机核对资金。张某来到柜员机处,按照“马警官”提供的一组数据进行操作,连续几次确认后,柜员机打出小票。可张某还没来得及细看,“马警官”就 神秘地说,小票要赶快撕掉,不要留下证据。
当天下午,这位“马警官”又打来电话,张某在其提示下,又以同样的方式向新卡上汇了20万元,并在柜员机上进行确认。
就这样,一天两次办理了30万元的银行业务。张某觉得卡在自己手中,也避开了警察调查的嫌疑,心里踏实了许多。其实他根本不知道,他两次在银行 柜员机上的操作,30万元已打入假警察提供的账号上。柜员机上打出的小票是张某汇款的记录,可粗心的他看都没看一眼,就撕毁了小票。
一夜成“逃犯”:再次汇款20万
张某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可就在9月20日,那位“马警官”又来电称,经过公安机关研究,张某涉嫌经济犯罪,已定为网上逃犯。张某随即点开“马警官”提供的网站链接,网页显示是某检察院网站页面,在通缉的几十名逃犯名单上,居然有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
正在张某疑惑的时候,“马警官”说有个办法可以解决,张某只需交20万元的保证金就可以收回通缉令。如果案件调查清楚了,张某没有问题,保证金如数返回。
其实张某是不是涉嫌犯罪,他自己心里清楚,想到保证金还是放在自己那张新办的银行卡里,加上这笔钱是要退还的,他又凑了20万元钱,并按照“马警官”的提示,在银行柜员机上进行了与之前一样的操作。
当晚躺下之后,张某左思右想,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第二天一大早,他找了台柜员机进行查询,结果发现银行卡上一分钱都没有了,再拨打“马警官”的电话,语音提示该电话已停机。此时,张某发现上了当,赶紧到公安机关报了案。
目前,远安警方已对此案立案调查。
警方提醒:切勿轻信陌生电话
2014年1月2日下午1时许,城区60多岁的张女士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一陌生男子自称电信公司员工,称张女士在上海市申请的座机欠费2815元,且银行账户涉嫌贩毒、洗钱等犯罪,建议配合警方调查。就这样,按照骗子布置的陷阱,张女士被骗走60余万。
民警提醒,在实际生活中,需要特别从以下几点预防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1、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手机短信,接到可疑电话、短信时,保持冷静,切勿慌张,与家人、亲友多商量。向当地派出所、银行网点、电信营业网点工作人员当面询问。
2、来电显示为“0019”、“0029”、“00029”等开头的号码系从境外打来的网络电话,一定要及时挂断,不要纠缠。
3、不法分子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来电号码,不要轻易相信来电显示号码。犯罪分子提供的所谓的“固定电话”很可能是捆绑了犯罪分子手机的虚拟电话。
4、不要轻易尝试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务,例:ATM机转账或网上银行功能,如确有需要可咨询银行网点工作人员。
5、公安民警、税务局工作人员不会打电话指导被害人如何转账、设密码。公安部门也不可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